近日喜訊傳來,載人飛船太空出差三人組將回家團圓過中秋,一直以來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,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;載人航天事業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,是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標志。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發展至今總共經歷了三大技術形態,神舟一號至六號是初期試驗技術形態,旨在突破載人航天能力;神舟七號是出艙活動技術試驗形態,旨在驗證空間站建造運營技術;完成軌道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則是天地往返運輸技術形態,此一形態也是神舟載人飛船返璞歸真的定型形態。
神舟十二號則是神舟八號的繼承與延續,總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,由推進服務艙、返回艙、軌道對接艙三大艙室組合而成,飛船長9米、返回艙直徑2.4米,發射質量8.1噸,可以搭載3名航天員執行天地往返任務,同時還有額外300公斤上行與50公斤下行貨物運輸能力。雖然總體構型保持不變,但神舟十二號的“大腦”卻已是大不相同。
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后,中國航天員再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,也是空間站階段中國航天員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,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首次實施載人自主快速對接,據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介紹,神舟十二號就像是有著全自動駕駛功能的“超跑”,自主計算,自主判斷到達目的地。
神舟十二號于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,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,約573秒后,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,進入預定軌道,順利將聶海勝、劉伯明、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,飛行乘組狀態良好,發射取得圓滿成功。
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撤離空間站,這一次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,成功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太空任務時間駐留記錄。據悉,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第19次飛行任務,這次任務是“中國在太空領域日益增長的信心和能力的又一次證明”,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的任務,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,為后續載人飛行任務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。
根據系統神舟隊伍采用“滾動待命”策略,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,后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,并具備8.5天應急發射能力以實現太空救援的能力。施奈仕為這歷史性的時刻熱烈祝賀,并感謝中國航天科研人員為航天事業做出的貢獻。
【責任編輯】:Megan
版權所有:http://www.luaokang.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
采購開發:pur@sirnice.com
人力資源:HR@sirnice.com
投訴監督:admin@sirnice.com
友情鏈接:
三防膠
灌封膠
導熱硅脂
結構膠
施奈仕網站均為原創設計,所有版面.圖片.創意均已申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,尊重知識,請勿模仿,如有仿冒,盜用必究